全国基层党建网讯 2月13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源自盐城市亭湖区农村改革创新实践的“小田变大田”经验做法被纳入其中。文件明确提出,总结地方“小田并大田”等经验,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

耕地细碎化不利于农业机械、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对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农民增收产生较大制约。随着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即将到期,这一问题日益凸显。2019年9月,亭湖区入选第三轮省农村改革试验区,针对耕地细碎化问题,以保障土地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为切入口,在全国率先开展“小田变大田”改革。

经过广泛宣传发动,亭湖区便仓镇、黄尖镇的5个村民小组开展首批试点。根据土地确权信息、土地种植现状和农户种植意愿形成实施方案,参加试点的431户农户共2790亩承包地、1123块,改革后变成147块,其中101户选择自种、330户的土地流转给8个家庭农场经营,多余的田埂和废旧沟塘得到复垦,种植面积溢出6.3%。

随着试点工作初见成效,亭湖区将改革范围拓展至全区,并出台《盐城市亭湖区“小田变大田”改革实施办法(试行)》等系列指导性文件,改革趋于规范化和精准化。“为了充分尊重农民的不同种植意愿,改革方案设有自种区、流转区和预留区,让农民们‘随进随出’。”亭湖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革后,亭湖区聚焦农村承包土地细碎化问题,将全区36.22万亩承包地由原先的19.75万块合并成4.08万块,配套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高产田4.2万亩以上,土地流转率由60%左右提高到78.6%,实现了“集碎为整、一户一田”,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规模经营水平。

2021年,亭湖区“小田变大田”改革项目入选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典型案例。这一系列的成果,离不开亭湖抢抓农村改革试验机遇,推进“小田变大田”,持续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坚持“为民改革”的初心,围绕“大农、小农都能种好田”的目标,实事求是、科学设计“一户一田”自种和“多户一田”流转统筹兼顾的方案;精准施策,创造“种田好”的条件。流转田块建成高标准农田后发包给家庭农场,并按不同产业组建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形成分工明确、资源共享、协作互助的运营模式;精细保障,发挥农村改革集成效应。保留农民房前屋后的田块,在“自种区”预留一定面积的示范保障田块作为“蓄水池”,为进城入镇农户或全流转农户选择回村自种预留了政策空间。

去年,亭湖区“小田变大田”改革成果刊发在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农业农村部《农村改革动态》、新华社内参,得到国务院领导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农业农村部调研组来亭专题调研“小田变大田”改革工作。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冯淑怡认为,亭湖因时、因地、因势制宜推行“小田变大田”实践,有效解决了农村土地细碎化、农业生产副业化和劳动力低质化等问题,在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小田并大田”,吸收了亭湖“小田变大田”主要经验做法,更有利于在全国普遍推广。

编辑:陈建秀

责编:杨书和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