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讯 早春时节,空气中还带着一丝寒意,但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中街道阜北村,温室大棚里却热气升腾、暖意洋洋。3月17日一大早,40多位外地游客拿着塑料篮,纷纷钻进大棚里,摘下一颗颗红彤彤的草莓,体验农家田园惬意的生活。
“今天一天就要有4批旅游团队来摘草莓,摘多少就卖多少,今年草莓的长势是这几年里最好的。”草莓种植大户朱正麟在棚里忙得满头大汗,他10个大棚的草莓正进入成熟期,粗略地算了笔账,今年毛收入将超过8万元。“你看,每株草莓都结有10颗以上果子,草莓的销售期能一直持续到五月。”

今年36岁的朱正麟,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上海工作,2021年回乡创业,办起了草莓生产专业合作社。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他开始在村里流转土地从事大棚草莓种植,种植规模也从最初的4亩地慢慢扩大到目前的15亩。“我对大棚草莓种植充满信心,今年还打算再流转20亩土地,扩大种植面积。”通过不断的学习,如今朱正麟已是远近闻名的草莓种植专业户,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去年以来,阜北村鼓励引导群众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大棚草莓、蔬菜、瓜果种植,提高土地产出和经济效益。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我们将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阜北村党总支书记陈安芹看来,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怎样带领群众致富,怎样推动村级经济发展,是村“两委”一直在琢磨的大事。
在种植大户朱正麟发展大棚草莓种植过程中,阜北村给予了大量支持,协调流转土地、供水供电、争取相关政策等,通过帮助朱正麟发展大棚产业,向土地要效益,争取带动更多群众在家门口种植高收益的经济作物。
“近年来,我们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在大户带动下,不仅增加群众就业渠道,让农户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还努力在‘大棚经济’上做文章,大棚种草莓已成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乡村全面振兴的一把‘金钥匙’。”陈安芹充满信心地说,现在村里已有30多户群众走上这条致富路,规模还在不断扩大,群众致富的路越走越宽,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作者:夏恒瑾 卢春桃 方勇)
编辑:陈建秀
审核:杨书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