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如湖:崂山道教玄真内家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993年,时年89岁的匡常修道长病逝,其嫡孙匡如湖接过传承重任,并与同门一道致力于崂山道教武术的推广。同年11月,匡道长之孙匡如湖又入选崂山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崂山作为道教名山,留给众游客深刻印象的,除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外,还有原汁原味的崂山道教玄真内家拳。


当前,崂山道教玄真内家拳已名扬海内外,众多国外武术同道慕名前来交流,这一切与匡如湖及其同门的努力密不可分。匡如湖给人的感觉是个内敛的人,而在说到崂山道教武术的时候,他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50多‬岁的匡如湖说,他老家籍贯是胶州,一身的武艺正是跟随师祖匡常修学习的,当时跟随父亲一起从老家到崂山,一边照顾师祖起居一边练武。习武之人或许在平地上行动看起来并没有异于常人的地方,但在山上走来走去就能很容易看出分别。在山上行走的时候,平常人‬早已经气喘吁吁,而匡如湖和弟子们‬就像在平地间行走一般,步履轻盈,不急不徐,有武侠小说中侠客的风范。

相传‬崂山道教武术最早要从张三丰说起。据了解,在明崇祯年间编纂的《崂山志》记载,张三丰一生三次来崂山,并将拳术、剑法、气功、点穴等传授给崂山道士,为崂山道教和崂山道教武术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匡如湖的师祖匡常修,正是素有“南郭北匡”之称的近代武术大师,他对崂山道教武术的传承和发扬功不可没,有缘见过他一面的人称他为仙人。匡常修(1905-1993),原名匡桂林,字华泉,号“山原”,别号“卧云居士”。后改名匡常修,字和阳,道号“圆觉子”,别号“一炁道人”。全真道金山派高道,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阴历二月初四日生于胶州城里,祖籍原胶南县石灰窑子村,先后居住在胶州城翰林院、郭家庄、蜈蚣街、辛街等地。先后担任过山东省道教协会副会长、山东省政协委员、青岛市道教协会会长、北京大学武术协会名誉会长等职务。


据了解,匡常修的师祖李师庆道长、师傅匡真觉道长都是武林高手,匡常修得师祖、师傅真传,以武当内家功法为主,中国传统武术为辅,同时又将他少年所学各地武术精华融汇为一体,上承张三丰师祖之余绪,发展和创新了道家武学,并开创了武当崂山派系,即崂山道教武术,包括崂山玄功拳、崂山玄真拳、崂山龙华拳、崂山龙华剑等拳术套路及刀枪棍等器械套路,全套为七十二趟,包括刀枪剑棍等器械,还有对打、截打、转打、连打等功法,结合道教医学、内丹学、养生学的成果,将武术技击和健身术融为一体,以养身练功、防身保健为宗旨,讲究经络穴道,以练好坚实内功为根基,以气发力,借力打力,延年益寿,祛病御疾,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


  “当时可以玩的娱乐活动少,练武成为唯一可以玩的。”匡如湖回忆起习武经历时说,他作为崂山太清宫已故监院匡常修道长的嫡孙,因年幼喜好武术,13岁即正式入门习练崂山道教玄真内家拳,每天清晨四点半起床,跟着师兄们一起练功,练功近三小时才能开饭。下午放学后,还要再练两个多小时。就这样,匡如湖坚持下来,习练崂山道教玄真内家拳已有32年之久,自匡道长20年前病逝后,他便继承了匡道长的衣钵,成为崂山道教玄真内家拳第二代掌门人。

匡如湖坦言,爷爷在世时门徒众多,全国各地同道皆慕名前来拜师学艺,最多时习练者达到1000多人,这其中便有现为国家女子散打队总教练的师兄邱国友。但随着匡常修道长日益年迈,自1990年起便不再授徒,崂山道教玄真内家拳影响力开始减弱。


为此,匡如湖与同门师兄一起努力,在外地教授崂山道教玄真内家拳的同时,大家集资150余万元于2008年成立了崂山道教武术团,他出任团长一职,并在崂山景区内为游客表演崂山道教武术。匡如湖坦言,武术团成立之后面临不少困难,除去道具器械花费外,每月五万多元的成员工资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过,为游客表演本身也是对崂山道教玄真内家拳的极大宣传,这也让他们感到欣慰。随着崂山道教玄真内家拳影响力的增加,对道家玄学颇有研究的香港著名导演徐小明专程来到崂山向匡如湖“取经”,此外,先后有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外武术爱好者专程到崂山仰口拜师学艺。


匡如湖告诉记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弟子们也面临着挣钱养家的现实问题,但武术团资金有限,导致一些人最终不得不离去。但即便是这样,匡如湖传授功夫时,却多为无偿教授,甚至对一些贫困弟子给予生活上的资助。“只要弟子今后推广传播崂山道家玄真内家拳,我这种做法就值!”对面他人的不解,匡如湖质朴地说道。

“人们对练武的态度也在发生着改变。”匡如湖告诉记者,众多家长担心孩子吃苦,不愿让孩子练武。但孩子七八岁正是练功打基础的最佳时期,训练强度适当,并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他8岁的儿子就已经跟着大家习练崂山道教玄真内家拳两年之久。

“即便是练武的孩子减少了,我也不是什么人都教。”匡如湖表示,他收徒有三点要求,即德行一定要好;真心喜欢崂山道教玄真内家拳;今后能真正做到向外推广传播崂山道教玄真内家拳。

匡如湖说‬:“崂山道教玄真内家拳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在传承中需要言传身教。我既然继承了爷爷的衣钵,就有责任推广传承。崂山作为道教发源地之一,有道家天下第二丛林的美誉。崂山道教玄真内家拳,作为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久负盛名。崂山道教玄真内家拳上承张三丰,经道教大师匡常修发展创新,开创了崂山道教武术派系。崂山道教玄真内家拳是中国道教武术的一个主要门派,与崂山道教音乐合称崂山道教“两大精髓”。它的主要特点在于腿法变化万千,拳法则以柔为主,柔中有刚,刚柔并济。


如今所说的崂山道教武术主要是指崂山内家拳,它是中国道教武术的一个主要门派,是崂山道教文化的重要支柱之一,与崂山道教音乐成为崂山道教“两大精髓”,其主要特点是以柔为主,用柔发力,柔中带刚,“柔起来似面条,用起来如弹簧”。匡如湖说,要想掌握这门武艺,首先要练习入门的外家拳,如玄功拳等,之后再练内家,练气,学心法,学养生功法,达到最高境界,是一个长期修习的过程。

为了传播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匡如湖说不管受多大的磨难,道教武术的根都要传承下去,他要将崂山道教武术打造成青岛道教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让它‬发扬光大‬。(编辑‬/亦‬镪‬)(青岛‬博涵‬泽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青岛‬中‬投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友情支持)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