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乐传媒网讯(吴峰编辑报道)3月26日,阳春三月、桃李盛开、万物复苏,省级非遗项目——“八岔戏”传承与发展研讨交流会,在汉滨区“八岔戏”之乡石梯镇冯山村隆重举行。活动立足服务人民的基本宗旨,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姿态,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
本次活动由汉滨区石梯镇党委、政府主办,汉滨区文化馆石镇文化分馆、冯山村委会承办,汉滨区非遗项目石梯传习所、冯山文化艺术团及汉滨区利杰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协办。
中共汉滨区委宣传部、安康市群众文化艺术馆非遗部、安康市曲艺家协会、汉滨区文化旅游广电局、汉滨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汉滨区文化馆非遗中心、汉滨区曲艺家协会等有关领导莅临会场。对现场表演进行了深入点评和指导,对“八岔戏”的传承保护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会议在一阵激烈的锣鼓声中拉了帷幕。
研讨会由汉滨区文化馆非遗办公室主任年静女士主持。
她同时向老艺人们提出:都要积极申报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把我们所学所记的传统文化,毫不保留地传援给更多的人。更需要守正创新,跟随时代创作出新的优秀作品。
石梯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徐阳阳在致辞中说道: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创造了灿烂辉煌、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多样性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希望各位民间艺术家“要利用好非遗传习所的资源,助推非遗人文价值与商业价值,通过融合创新,促进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94岁高龄的老艺人刘建民用弘亮清晰的歌声现场演唱八岔戏《劝姑娘》选段,赢得阵阵掌声和专家的好评。来自汉滨区内石梯镇、关家镇、张滩镇和旬阳市的民间艺人各显其能、以“曲”会武,进行了才艺展演交流,将现场氛围带入高潮。
据了解,八岔戏是流传在汉滨民间的一种传统地方剧种,集“四民”之大成:剧目来自于当地民间故事、民间传说;表演来自于民间歌舞;唱腔来自于民间民调;伴奏锣鼓来自于民间鼓乐。八岔戏语言通俗,唱腔优美,旋律动人,篇幅短小,故事生动大多来源于民间爱情,生产生活中的铁闻趣事。演唱不动丝竹,全凭锣鼓乐。作为地方特色剧种,八岔戏虽然传唱历史悠久,曾经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但是随着娱乐渠道多样化,观众泄洪式流失、传承后继乏人的困境日益突出。如何做好八岔戏的传承保护?既需要民间团队的力量,也离不开地方政府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
1956年,安康汉剧团将八岔戏《站花墙》、《吴三宝游春》搬上了大舞台,对剧本、表演、唱腔进行了整理和加工,首次使用了民族管弦乐器伴奏,于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汇演中斩获多项大奖,取得了显著成功,让八岔戏的发展走上新台阶。而上世纪50年代,老艺人刘建民演唱“八岔戏”曾3次参加省文化馆文艺汇演并荣获多次表彰,为弘扬“八岔戏”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共汉滨区委宣传部、汉滨区文联党组书记晁起表示:术业有专攻,在我这个戏曲外行人看来,八岔戏比民歌复杂些,但比其它戏剧简单些。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过于神秘。传承是首要的,老调新词可取,创新十分重要!
安康市曲协主席王治丁点评:曲种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民间艺人是曲种的守护人。首先感谢今天来到这里的民间艺人,我们现场上有94岁的老艺人,下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这说明冯山村地域文化底蕴深厚。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对文化的重视,我们老百姓日子过好了,对这事儿有追求、有荣誉感,应当为之鼓掌!我们研究如何传承八岔戏,传承必守正创新,才能发展,行稳才能致远。今天活动总体很好,仅提两点建议:一是锣鼓伴奏要紧跟演员的节奏,轻重缓急,强弱得当。二是服装配套、彩扮、出场都有待尽快提高。
市曲协原副主席兼秘书长柳庆康点评:今天很受感动,感到震撼!能在偏避的小山村开展这么一场大的活动真不简单,很了不起!这么多人参与演唱,也很难得。但我们不能仅满足于今天“搭台唱戏”,常言道“十年磨一戏”,刘建民老艺人一肚子的戏,传习所要下功夫做好传承。此外,对于表演提出一点建议:演戏必“装腔作势”,望艺人们在此多下功夫。
市曲协副秘书长、汉宾区曲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张玉龙发言:八岔戏、花鼓子这类民间戏曲不应被轻视,我们要坚持民间文化自信,冯山村有94岁的老前辈坚守与引领,这一块做得很好。冯尚群团长搭建这个平台,张滩、旬阳等地艺人来到这个农家小院,这是非常感人的事。艺术本有情感基调,表达喜怒哀乐都应淋漓尽致。今天艺人云集,传承原生态八岔戏,反映出了很强的生命力。我们一定要坚持守正创新,建议采用老调新词方式探求传承与发展。
市曲协创作专委会副主任杨子春发言:我和李孝清既是曲协人又是传承人,我们要象刘老艺人那样做好文艺传承事业。现在安康城区唱八岔的人已经少了,冯山还有这么多人会唱,令人感慨,向你们学习!
94岁的传承人刘建明老人发言:感谢各位领导来到我们冯山村指导、关心民间文化,我们这里八岔戏种类多,我曾三次参加省上汇演,当然毫不保留地向大家演唱,做好传承。
演员代表高武义:什么叫八岔?今天有老师傅和众多领导与专家,我认为八岔比花鼓子难些,上边的发言我们学到了不少东西,今后还得更好地学习与练习。
省级非遗项目——“八岔戏”汉滨区代表性传承人李孝清对“八岔戏”作了简单地介绍,并对守正创新进行了简单汇报,他说:几年来,创作了《今非昔比看变化》、《李老五脱贫记》。《又见干部好作风》在2021年汉滨区纪委和文联联合举办的有奖征文活动中,荣获文学一等奖。作为传承人,我们一方面会继续做好对“八岔戏”的挖掘、保护与传承。另一方面也将紧跟时代步伐,用老调新词创作出更多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讴歌新时代的文艺作品。在弘扬传统文化、保护非遗项目的同时,加强守正创新,为乡村振兴、文化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中共汉滨区委宣传部、区文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区文化非遗部门的指导下,在市区曲协的引导下,在基层政府的支持下,在冯尚群团长和利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协作下,此次研讨会成功举办,圆满落幕。反映了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对非遗传承与发展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下一步,将抓住乡村振兴、文化振兴的大好机遇,把传统文化与旅游发展相结合,打造出有地域特色的文旅新亮点。
排版:孙建伟
审核:贺涛
责编:孙子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