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甘肃讯(臧秀娟)在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活动之际,甘肃药业集团普安制药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精神。公司党委积极倡导党员带头,各部门多措并举压缩开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在此背景下,设备管理部以“刀刃向内”的攻坚精神,聚焦厂区绿化工程、药渣综合利用、循环水泵改造三个关键领域,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交上了一份亮眼答卷。他们以自主创新为犁铧,如同在祁连山下的沃土上辛勤耕耘的劳动者,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
厂区绿化:全员参与,绘就绿色与效益画
在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命题中,普安制药始终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道路。走进厂区,映入眼帘的是树木成荫的景象,仿佛置身于一座美丽的公园,让人身心舒畅。花园式的制药企业正是普安人朴实苦干的生动写照。多年来,每到植树季节,公司都会组织全体员工开展植树活动。今年,因新建厂区未绿化面积大,设备管理部联合战略规划部、生产管理部组建的“绿化攻坚队”,以“零高额采购、零外包依赖”为目标,开启降本攻坚:资源循环“借”生机,积极对接工业园区,申请到1200立方米绿化种植土;联系外部单位免费赠送30余方有机肥和50公斤草籽,组织职工在生产之余自力更生,在短短的五六天时间内完成了任务,相比之下节约近10万元。2000多平方米的草坪种植,这只是企业节能降耗战略的微观投射。
药渣“重生记”:看废弃物如何炼成绿色能源密码 在中药企业的生产线上,煎煮后的药渣曾是令人头疼的“工业废料”——全国每年超千万吨药渣中,约60%因高含水量、易腐败特性被直接填埋,这不仅占用土地、释放甲烷,还需支付高额处置费。然而,普安制药通过“变渣为能”的技术革新,让药渣经历“脱水—粉碎—制粒—燃烧”的一系列蜕变,成为热值达2500-3500大卡/千克的生物质颗粒燃料,替代部分燃煤。当一粒粒药渣颗粒落入锅炉,跳动的火焰里闪烁的不只是能源,更是工业文明与生态保护的和解密码。这不仅仅是吨渣100元的收益数字,更是对“药渣全封闭管理,废弃物即放错位置的资源”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更是在循环利用安全管理赛道上跑出“减碳增收”加速度。
水泵改造:精准测算,撬动节能降耗杠杆
循环水泵75kW大功率电机存在“大马拉小车”的问题,造成了能源浪费。设备管理团队迅速行动,组建了党员技术攻坚小组,党员带头扎根生产现场。他们认真采集数据,进行科学计算,并立即开展改造工作。最终实现了从75kW到5.5kW的“瘦身”奇迹,年节约电费超10万元,真正做到了用技术创新的“四两”拨动了节能降耗的“千斤”。
节能,不只是设备升级的“硬投入”,更是管理创新的“巧功夫”;降耗,不只是成本数字的“减法”,更是全员智慧的“加法”。当“绿色绸带”在厂区延伸,种下的是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收获的是从“生态效益”到“文化效益”的全链条增值。这场攻坚的真正意义,在于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创造价值,每一份努力都能点亮绿色未来”的理念,深深扎根于企业发展的土壤。当春风拂过新绿的草坪,吹过高效运转的设备,普安人用实干书写的降本增效答卷,正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推动企业在新时代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