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县司法局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间矛盾和纠纷,以“四站式”配合平台为抓手,着力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一、构建“四级联动”大调解格局 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多元化
无极县司法局坚持把农村乡贤组织、村“两委”调解组织、行政调解组织和诉调对接组织作为矛盾化解的有力载体,在民调组织换届中大力吸收高素质、热心调解工作的人员,进一步充实了调解组织力量。换届后各调解组织对近年来乡村多发的矛盾纠纷进行梳理,根据纠纷种类,如婚姻家庭类、邻里纠纷类、各类事故及人身伤害类、土地纠纷类、经济债务劳资类等,按照因地因事因时制宜的原则,将“四站”调解模式有机结合,分类施策,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分站调解,调解成功做好回访、归档工作,本站调解不成功提级进行解决,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第一级是乡贤调解。通过村“乡贤议事会”,将村内的致富能人、文化骨干、老党员、老干部等有德行、有威望、有能力、有作为的人吸纳进民调组织,激活乡贤资源、凝聚乡贤智慧、汇集乡贤力量,充分发挥乡贤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优势作用,积极开展包括家庭关系、宅基纠纷、事故赔偿等在内的各类纠纷调解工作。第二级村级调解。侧重村“两委”人员在村级事务中的协调作用,利用村两委人员多数兼职调委会人员的优势,围绕涉及集体利益和村级事务的事项,及时排查各类矛盾纠纷,掌握辖区内各种不安定因素。主要是针对涉及村内事务的矛盾纠纷,主动与纠纷当事人联系沟通,做好教育疏导,防止矛盾激化。第三级是行政调解。将涉及行政问题的矛盾纠纷,结合纠纷发生地乡镇党委、政府和相关行政单位,将此类纠纷作为关注重点,引导乡镇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职责权限,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运用行政手段,协调各方利益,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进行说服教育和疏导,促使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第四级是诉调对接。结合县法院对涉法涉诉的民事案件和刑事自诉案件,借助基层法庭、司法所、综治中心等平台,着力在诉前、庭前和案件执行等环节及时介入,充分运用人民调解与司法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协调各方利益诉求,最大程度规避诉讼风险,降低诉讼成本,推动矛盾纠纷及时化解。
二、打造“四站配合”大协调模式 做到矛盾排调化解规范化
无极县司法局研究新情况、把握新规律,根据排查调处的特点和过程,依次设立四站:即为民服务第一站、化解矛盾第二站、排忧解难第三站、解决疑难问题第四站。对乡村干部、人民调解员摸排发现或当事人咨询的问题,从第一站开始入手解决,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回访、归档,对未解决的问题直接进入下一站进行解决,直至问题解决为止。第一站在村里设置矛盾纠纷排调接待站。由村调解委员会受理,村主要干部、村调委会及乡镇包村干部负责接待,现场进行调解,把群众身边的矛盾化解在“家门口”。主要作用是加强事前防范,提高村级对问题的预见和处置能力。第二站在乡镇召开矛盾纠纷分析会。主要是分析个案的来龙去脉,群策群力,发挥整体作战优势,根据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制定“四定”方案,确定包案领导、责任人、解决方案及解决时限,交由包案领导及相关职能站所及时办理、限时办结,努力把问题解决在村或事发地。第三站安排乡镇职能站所对号入座。按照“四定”方案,有针对性地深入企业、进村入户解决问题。变坐等群众上访为主动下访,使上访群众人人得到领导接待,事项件件得到依法处理,在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中化解矛盾,切切实实地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把可能发生的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第四站在乡镇召开矛盾纠纷现场办公会。集中解决“疑难杂症”,邀请县直有关部门、村“两委”干部、纠纷当事人,由乡镇主要领导亲自出面,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乡镇领导干部带头包案化解事项,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群众诉求有地方,群众来访有接待,群众意愿有人知晓,群众事情有人办。
三、坚持“四级四站”大协作 群众工作显成效
无极县司法局将“四级”调解方式和“四站式”平台有机结合起来,将坚定的原则性和高度的灵活性相统一,建立符合我县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一是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多元化。以抓细抓小为工作触角,为调解工作精细化、规范化落实奠定了机制基础,使调解工作与农村“网格化”管理相结合,“一格多能”作用更加全面。民稳家安氛围逐渐形成,乡村形成共建共有、共享共治格局,人民群众归属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二是矛盾纠纷化解坚实有力。积极化解了各种激化因素,引导群众互谅互让、平等协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而融洽了群众关系,做到了矛盾化解不出村、问题解决在街巷。自该模式实行以来,先后排查各类隐患150多起、调处纠纷50多起,帮助群众解决烦事难事200多件,件件群众满意认可,民间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率达到100%,全县农村治安状况明显好转。三是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得到有效延伸,党组织代表进企入户,走访群众,拉近距离,增进感情,展示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