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其活力直接关乎国本民安。然而,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督查泛滥等形式主义顽疾,如无形枷锁禁锢着基层干部的手脚与热忱。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严格执行。《若干规定》首次以党内法规的权威形式为基层减负立规明矩。这不仅是党中央“刀刃向内”的坚定宣言,更是为基层干部卸下重负、轻装前行铺设的制度通途。深入贯彻《若干规定》,亟需以制度刚性粉碎形式积弊,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真正归还于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广阔天地。

压实责任链条,以上率下破冰前行。为基层松绑减负,是一场攻坚克难的硬仗,更是一场考验韧性的持久战。其中,“关键少数”的引领作用,是推动责任层层落实的核心引擎。浙江、宁夏等地省委、党委率先垂范,将主体责任扛在肩上,主要负责同志勇担“第一责任人”重任,使减负工作与中心任务同频共振,绘就“头雁高飞、群雁成行”的生动图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既做减负的坚定“推动者”,更当减负的忠实“践行者”。唯有将《若干规定》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本级改起、从自身严起,方能用“关键少数”的坚实步履,引领“绝大多数”的浩荡征程,确保减负责任贯通到底、落地生根。

精准施药除沉疴,松绑赋能在一线。基层负担之“重”,症结在于文山会海、督查泛滥、过度留痕这三大痛点。《若干规定》以“小切口”撬动“硬约束”,直击要害。浙江“社区云”平台整合清理基层应用,实现数据“只报一次”,让数据多跑路、干部少填表;上海“督查码”工具为督查检查套上“紧箍咒”,防止随意扰民;中央社会工作部规范村级组织挂牌,使干部从“牌子满墙”的视觉负担与事务纠缠中解放。各地应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文件、会议、督查等突出沉疴,建立健全文件全口径管理、“周半无会”等刚性机制,严控数量与频率。唯有如此,基层干部才能从繁杂冗余的泥沼中挣脱,将智慧与汗水毫无保留地浇灌在政策落实与为民服务的沃土之上。

长效赋能强筋骨,制度创新固根基。破除形式主义,既要刮骨疗毒治标,更需固本培元治本。数字化改革,正为长效减负注入不竭动能。浙江依托数字化改革先发优势,以大数据、人工智能锻造“减负在线”“码上减负”等利器;宁夏上线发文开会智能监测平台,分类精准压减。各地需乘数字化东风,推动减负迈向精准化、常态化,实现从“解决一事”向“根除一类”的跨越。要构建“问题智能发现-精准整改落实-长效建章立制”的闭环治理链,以制度创新之斧劈开深层体制机制壁垒。唯有依托数字智治与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减负工作方能向更广袤的领域、更纵深的层次稳步拓展。

基层减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各地区当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与坚韧,持续破除形式主义桎梏,不断厚植基层干部能力根基,广泛汇聚实干担当的磅礴伟力。唯有让基层在制度护佑下轻装奋进,才能在为民服务的壮阔画卷上,挥毫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篇章。(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巴拉素镇人民政府  常江)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