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勐腊县的群山环抱中,勐伴镇曼里村的田垄间藏着一个“甜蜜的秘密”——那挂满枝头的人参果,不仅是乡亲们眼中的“金果果”,更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从村支书带头试种的“星星之火”,到如今400亩连片种植的“燎原之势”,曼里村用一颗果子的成长,书写了产业兴村、富民强集体的鲜活篇章。
敢为人先:试种闯出“第一桶金”
曼里村的人参果故事,始于村支书“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几年前,当多数村民还在守着传统作物“看天吃饭”时,村支书敏锐地嗅到了特色种植的机遇。“别人能种,咱村的土地也能行!”带着这份信念,他率先在自家责任田试种人参果。春播、夏管、秋收,当第一茬饱满圆润的果子挂上枝头,称重、计价、算收益,实实在在的收入让村民们动了心。“一亩地能挣上万元,比出去打工强多了!”试种的成功像一粒种子,在村民心里扎下了根。村支书趁热打铁,带着收获的果实走村串户算细账,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让更多人燃起了种植热情。
技术赋能:取经带来“品质革命”
“要种就得种出好果子,才能卖上好价钱。”面对村民们跃跃欲试的热情,村支书清醒地认识到,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必须走“提质、增效、扩量”的路子。他自掏腰包,带着村里的种植能手直奔石林县“取经”。在石林县的人参果种植基地,从剪枝技巧到授粉时机,从水肥配比到病虫害防治,村民们边看边记、边问边学,把先进技术的“真经”装进了脑子里。回来后,一场“技术革命”在曼里村的田间地头悄然展开:传统粗放管理被科学种植取代,随意浇水施肥变成精准调控,剪枝、授粉等环节都有了“技术规范”。枝头的果子越来越饱满,口感越来越清甜,亩产效益也节节攀升。村民们笑着说:“以前凭经验,现在靠技术,这果子长得好,卖得更好!”
链上增值:市场打开“新天地”
“在我们村,人参果刚成熟,就被合作社早早订走了。” 村民的话语里满是自豪。依托石林红丰源人参果专业合作社的销售网络,曼里村的人参果插上了“翅膀”,从深山村寨飞向了全国市场。北京的超市货架上,上海的生鲜柜台里,广州的水果摊上……都能看到曼里村人参果的身影。“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像一根结实的链条串起产销两端,让曼里村的人参果订单越做越大。这颗带着雨林清露的果子,顺着产业链走进了千家万户。如今,亩产毛收入稳稳站上1.6万元,全年毛收入预计突破200万元,从田间到舌尖的甜蜜旅程,结出了实实在在的致富硕果。
从试种时的小心翼翼,到如今的规模化种植;从田间地头的辛勤耕耘,到全国市场的广受欢迎。曼里村的人参果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升,更让村民们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这颗小小的果子,承载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见证着曼里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坚实步伐。(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委组织部 罗艺 勐腊县勐伴镇 罗晓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