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接着,“3060目标”被纳入“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首次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列为年度重点任务之一。今年两会,相关目标也首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当中。


回顾2020年下半年以来的网络热词,会发现与碳中和、碳达峰相关的概念屡屡刷屏,例如“3060目标” “碳交易”“碳配额”“碳信用”等。


那么,与碳达峰、碳中和有关的概念为何一下子这么火热?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国家为何如此重视?它与我们普通人又是什么关系?民生智库带您一一寻找答案。


一、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一个地区或团体在一段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累计排放量达到峰值,之后进入平台期并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然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的过程。简单而言,就是特定区域内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累计排放量达到最高值。因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总的来说呈现倒U型曲线的趋势。碳排放累计总量达到峰值后,会进入一个所谓的“平台期”,这段时间可能长也可能短,然后开始下降。无论是达峰的过程、平台期时间的长短、下降时的快慢,都取决于从现在开始我们将采取何种策略来实现碳达峰,也就是与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径相关。



“碳中和”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企业、团体或个人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措施得到削减或抵消,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零排放”的过程。

由此可见,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基础,只有碳排放的累计总量达到峰值,才有可能实现碳中和,而碳中和正是低碳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能做


调整不合理能源结构,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各种化石能源的使用,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安全和能源安全,其背后是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的能源供给结构,一方面是化石能源的供给,另一方面也会逐步提升非化石能源的比重。这是因为化石能源很多不可再生,且碳排放量较大;而像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具有可再生的特性,碳排放量也较小。虽然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因祖国的“地大物博”而自豪,但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工业革命浪潮,我们势必要调整能源结构、梳理新的能源观,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负责任的大国担当。自从200多年前西方率先实现工业革命以来,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严重的环境、气候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指出,“碳达峰、碳中和是全球参与的世纪大考,是人类文明的赶考”。


对于中国而言,一方面美国、欧盟等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拥有较大话语权的角色已经实现碳达峰并提出了自己的碳中和目标,并在制定国际贸易规则时加入了减碳的指标和要求,对其他国家形成了“碳壁垒”,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政策基调下,我国在低碳发展方面不能落伍。另一方面,因为碳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已经引发了众多的气候灾难,并将对后世的发展造成威胁。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低碳环保不仅是应有之义,也能体现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担当。


我们为什么敢对世界做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环境报》的文章指出,这是因为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能够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用超前的绿色能源布局和潜能帮助我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同时,我们奉行的是人民至上的减碳理念,虽然任务艰巨,但能够得到民众广泛的理解、支持,这也是我们实现“3060目标”的根本动力。


三、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2021年02月2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明确要求要将绿色发展、低碳循环的理念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意见”同时提出了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包括提升三次产业的绿色发展水平,壮大环保产业,构建绿色供应链等生产体系建设措施;绿色物流,再生资源,绿色贸易等流通体系建设措施;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等消费体系建设措施。未来,国家将从调整能源结构、优化环保基建、打造绿色交通体系、改善人居环境的环节加强保障,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碳排放权:真金白银的碳交易


2021年7月15日,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首批纳入了2225家电力企业,并发放了两年共约40亿吨的配额。7月16日交易首日,成交量达到410.4万吨,成交额21023.01万元。据行业估算,目前中国碳市场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40亿吨/年,在全球20多个排放交易体系中居首位,未来我国碳市场规模可达万亿级别。


除了电力行业企业,钢铁、石化等重点领域的企业也已蓄势待发。另一方面,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低碳产业也给市场带来了无穷的遐想。此外,碳交易将催生碳金融产品,社会资本的参与将为碳市场发展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其实,国家推出的碳交易措施并非简单的碳排放配额的买卖,它是国家利用市场手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所出的一套组合拳。根据生态环境部2020年12月31日颁布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碳排放权交易涵盖了碳排放配额分配和清缴,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等活动,以及对前述活动的监督管理(办法第二条之规定)。


3、核心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定义里,共同出现了“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一表述。


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和氟化气体,其中二氧化碳的占比最大。以美国为例,2019年,美国排放了65.5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二氧化碳占比达80%,甲烷、一氧化二氮和氟化气体分别占10%、7%和3%。所以,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


近年来,围绕低碳减排,国家陆续出台了很多政策,从宏观的经济发展体系建设活动,到微观的市场主体经营行为,都有涉及。除了前文提到的“意见”,比较重要的政策还有:



以上政策涵盖了治污减排、企业生产、低碳技术、公众活动、人才科创等相关领域。可以看到,我国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已经加强了顶层设计,政策之间形成有效的治理闭环。随着更多国家政策的出台,它们将与各地出台的具体政策一起,构成我国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框架,助力我国早日实现对世界作出的承诺。


四、碳达峰、碳中和离我们并不远


尽管从政策体系上看,碳达峰、碳中和会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但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无论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测量,还是碳排放权交易,乍一看都是跟行业企业有关,顶多再跟金融市场相关联,对于普通人而言,给人的印象是“传说中的碳达峰、碳中和”。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国当前仍处于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当中,居民消费处在以住房、汽车为标志的消费升级阶段,而广大居民在消费各种商品的同时,却也在不经意间增加了对于能源的消费量”[ 观点引自澎湃新闻《碳中和跟你有多大关系?》,详见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960364]。


仅以开车为例,根据《易碳家》的文章,一辆百公里油耗为7L的汽车,如果每月跑1200公里,其每年的碳排放量为2721.6公斤,需要148棵树进行一年的光合作用才能抵消。也许有人不开车,可是大多数人都需要乘坐交通工具。此外,我们购买的很多商品和服务,在其生产、流通、消费的不同环节都会或多或少地有碳排放。


从这个角度想,碳达峰、碳中和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并且我们也可以为此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比如出门时选乘公共交通,目前很多城市的公交车、地铁等已经做到了使用清洁能源;我们也可以多选择购买节能环保的家电,绿色生态的日用品及食品,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培养低碳消费习惯;积极参与当地政府组织的低碳创建活动,如厉行节约、爱护环境等。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