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青岛讯(吕勇进 崔启昌 通讯员 梁云霄) 9月的大村镇,满目葱茏、生机盎然。走进青岛西海岸新区镇域内各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程车辆往来穿梭,工人铆足干劲施工正酣,处处涌动着建设发展的热潮。
重大项目是稳增长的“压舱石”,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今年以来,大村镇始终秉持“围着企业转、盯着项目干”的理念,主动靠前服务,强化要素保障,全方位全周期服务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建设,为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大村力量。
用活专项资金,助力企业发展促共赢。9月5日,记者在大村镇青岛绿色家园食用菌种业发展产业园建设现场看到,运送建设材料的车辆进进出出,一栋钢结构为主体的生产厂房已经初具雏形。
“青岛绿色家园食用菌种业发展产业园是青岛绿色家园公司循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区域产业带动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青岛绿色家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江富介绍,该项目共投资1亿元,占地70亩,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分为研发、育种、市场、新品种四大功能区。项目全部投产运营后将实现日产菌包10万包,日产鲜菇20吨,年改良、驯化和研发新品种5个以上,年引进和扩繁品种50余种,年营收可达1.2亿元,将辐射带动食用菌种植面积5000余亩,带动产业增收2000万元/年,解决300-400人就近就业。
万斯达装配式建筑生产项目效果图
食用菌为新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大村镇因地制宜,持续壮大食用菌产业,依托市场运作和社会参与机制,引导食用菌特色产业全链条、三产融合发展,使“大村蘑菇”成为全区特色产业新名片、农业农村发展新业态、突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验田”。
“青岛绿色家园食用菌种业发展产业园的落地,对于培育壮大我镇特色优势产业——食用菌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拥有完善的高温室、组培室、检测室、种子中心等专业实验室,能够独立完成菌种的研发育种,对于完善新区菌类产业链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村镇农业农村中心主任逄润卿介绍,为了帮助企业发展和促进村集体增收,在经过深入调研了解后,将青岛市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735万元用于该项目建设,后期经过租金回收等方式增加项目所在村集体和村民收入。“通过这个项目,村集体每年可以取得不低于5%的租金,还能解决村民家门口就业的问题,一举多得。”大村镇丁家大村党委书记丁传学说道。
主动靠前服务,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位于大村镇藏马山路的青岛白马河酒业总部生产基地,是一家以白酒文化深度旅游体验、原材料标准种植、白酒工艺研发的全链条产业综合体项目。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到项目开工建设,大村镇坚持靠前服务、全程领办,加速推进项目落地建成。
“项目开工前,我们了解到关于国有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前置的有关情况后,立即与文旅部门进行对接,梳理考古勘探工作的适用范围、办理条件与办理流程,同步启动考古勘察前置工作,及时帮助项目方解决用地问题,切实助力企业跑出‘加速度’。”大村镇经济发展中心主任刘中帅介绍,通过推行“1+1+2”(一位分管领导包、一个服务专班抓、两张问题清单推)工作法,现场调度项目进展情况,确保相关工作尽快落实。同时,项目服务专班人员实时与企业保持联系,全程帮办项目各类手续,当好项目方的“金牌店小二”。此外,该镇依托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小站,定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与企业参会,完善会商机制,梳理“现场办”和“马上办”两张问题清单,分解到相关责任部门,聚力解决项目落地手续办理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快速推进项目落地开建。
强化用地保障,盘活闲置资源促增收。在万斯达装配式建筑生产项目现场,记者看到,该项目的建筑材料、生产设备开始陆续进场。
据了解,该项目所占的土地,原来为大村镇丁家大村的一块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之前作为河北网格的大集使用。“这块地之前利用率不高,除了逢年过节和赶集的日子,平时都闲置,而且这块地紧靠省道,赶集时人员车辆增多,大部分车停在路边,影响交通出行。”丁传学说道。
近期,结合新区“创新突破年”部署要求,大村镇开展“推进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行动,盘活闲置资源,按照土地使用标准,通过协调上级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部门和村庄,依法处置闲置土地约90亩,引进了总投资约3.5亿元的万斯达装配式建筑生产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年产新材料预制构件27万立方米,实现年营收2.5亿元,税收2500万元,新增就业150余人。同时将大集西迁,方便了周边群众的生活及出行,实现了项目方拿地即开工与群众幸福感提升“双赢”。
截至目前,大村镇实现重点项目开工33个,总投资达20.5亿元。“下一步,我们将锚定目标任务,落实好项目跟踪服务保障等机制,紧盯项目推进时间节点,持续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做好项目调度闭环管理。同时,抓好2024年项目谋划,结合招商引资,动态储备一批可开工可落地的项目,力争全镇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大村镇党委书记任双平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