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讯(徐峰)江苏东台籍耄耋之年吴耕野先生继2020年《六技鼠集》问世后,27万字的随笔散文《六技鼠续集》又与读者见面,值得点赞!

吴老先生是我入门新闻报道、公务写作,走上“爬格子”之路的老师。打开油墨馨香的“文集”,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岁月流转,穿越时间隧道,每篇文章都是从生活中、从自然中、从群众中、从尘封的史迹档案在走来,可敬、可亲、可读,既是先生几十年心路历程的深沉思考,也是对社会难能可贵的奉献。

求真务实扣紧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真实,是新闻和传记的生命。“文集”110余篇文章,求真贯穿始终。诚如先生所云:“文中涉及的诸多人与事,无论古人今人、历史现实,均经得起考证核实,绝非想象杜撰。”《我的“老师”》记录了先生仅读了两个月初中,虚年15岁就走上乡村小学教师岗位,个头太矮够不着黑板,就用小板凳垫在脚下板书。深知“半桶水”难以担当起传道受业之重任。那时先生就从微薄的工资中,省吃俭用拿出部分自订了十多种学报书刊,以真传弟子。《石破天惊一声雷》亲历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更加坚定了先生在任重道远的从业路上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切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意志。为了从不同视角写真写实《解读泰山寺》《东台棉纺织业的发轫》《富贵词人话晏殊》《富弼,又一位与东台有关的东台名相》等涉及东台历史的名人掌故,先生屡次流连市档案馆、图书馆、史志办等部门和机构,刨根追底:时间、人物、事件,直至“确认”方落笔成文。为何如此“顶真”?先生调侃自娱:从小“第一粒扣子”就是不撒谎,故不敢含糊。

从善如流念兹在兹报党恩、纾民困、解民忧。在《不懈追求24年》《章古长老师》等文章中,先生叙述:1949年在东台启平小学读书时,校长就发展他加入了青年团,并告诫“团是党的后备军,你要好好学习,将来争取入党”。1980年,先生终于站到鲜红的党旗下,举起右手,庄严宣誓。读到此处,掩卷动容。坚韧执著,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转化成了倍加以德报恩、为党努力工作、服务人民的不竭动力。走上领导岗位后,数十年恪尽职守,一腔热血、满腔热情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用党性、智慧和担当处理了大量历史遗留,十分棘手、难以化解的矛盾和问题。赢得了各方褒奖以及服务对象的口碑,这些在《信访工作无小事》《把好心灵之舵》《一对特殊的上海访客》等娓娓道来的篇章中一一呈现。退休时,先生襟怀坦荡地说:我从未牟取过任何私利,也没有领取过一分钱工资差额补助!从严自律的人格魅力,无须赘述。

和美家风留下知行合一的精神之钙。凡与先生共过事的或亲人熟人都稔知其为人。先生常以儿孙满堂、言传身教自慰,但在处理家庭事务,尤其是子女教育问题上如同对待工作和事业,有时达到“苛刻”程度。在《给儿孙留点什么》中,先生效用林则徐“儿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儿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的家训训示晚辈。“不怕不识字,就怕不知事。”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可逾越做人底线。先生八秩大庆之时没有大张旗鼓,而是将88句440字、洋溢着浓浓家国情怀的《八十自寿示儿孙》当众授之儿孙。(作者:原江苏东台市乡镇党委书记)

编辑:陈建秀

责编:杨书和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