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青岛讯(吕勇进 崔启昌 通讯员 刘天月)小于家村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铁山街道,共有农户107户,为进一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升环境水平,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治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出口”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村里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精心组织,落实投入成效显著。
健全制度,明确职责。小于家村成立了村级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由村书记担任,多次召开垃圾分类专题会议,落实工作任务,严格考核办法,每月对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及三员一办队伍进行考核。设置了垃圾分类专员和指导员,以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党员及村民代表包户的形式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使生活垃圾分类深入人心,引导村民自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
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小于家村建立四分类密闭房1处,垃圾分类收运车一辆,大件垃圾暂存点一处,为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制作安装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栏一处,并在村庄出入口设置垃圾分类公示栏,公示垃圾投放桶点位置分布图、不同垃圾的分类投放、收运、处理信息、监督电话、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党员包片联系人责任人及联系方式,为方便居民在家做好垃圾分类,还为每户居民都配备了户用“四分类”垃圾桶。
广泛宣传、营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氛围。为持续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力度,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引导村民养成主动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截至目前,小于家村发放垃圾分类倡议书、指导手册等宣传材料800余份,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20余次,入户宣传900余户次,并利用村大喇叭宣传垃圾分类,以多种形式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的普法宣教,加深村民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提高村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引导村民按照《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规定做好生活垃圾分类,为新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小于家村大力开展党员驻桶指导宣传活动,截止目前,党员驻垃圾桶点指导20人次,纠正指导居民正确投放60余次,共正确引导居民投放80余次,提高了村民垃圾投放的准确率,同时发挥了党员的先锋带动作用。
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不是一时一事就可以做好的,需要长期持续的进行。小于家村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建立符合实际的长效管理体制。成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管理小组,村支书任组长,抽调一名村干部任副组长,组长对村辖区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负总责,副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定期向组长汇报工作进展情况。聘用1名固定的保洁人员,与村内公益岗人员共同负责村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村环境卫生管理小组副组长要督促保洁、公益岗人员做好村内的日常保洁工作。
青岛西海岸新区铁山街道小于家村通过采取一系列工作措施狠抓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目前村内面貌焕然一新,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得到居民的一致称赞和肯定,村两委班子将继续开展辖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推动小于家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