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头条讯(杨琳 庞伦)近年来,枣庄市中区人大常委会为构建协同高效的监督体系,探索建立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与人大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坚持“机制联建、监督联动、成果联享”三措并举,充分发挥人大和纪委监委、巡察职能互补整体优势,不断推动人大监督与其他监督实现无缝监督、合力监督。
机制联建,促贯通协调提标
“当前,由于基层监督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贯通协调机制,存在监督资源分散、监督力量弱化的问题。如何加强基层监督主体之间的交流,构建优势互补的监督格局,是一项急需破解的课题。”在一次调研讨论时,区人大监察司法委负责同志提出这一课题,监察司法委全体委员进行了热烈讨论,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借鉴省市经验,提出了探索建立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与人大监督贯通协调机制的建议。
经过统筹思考,市中区人大常委会与纪检监察和巡察机关多轮协调,把人大对国家机关的工作监督与纪委监委、巡察机构对公职人员履职行为的专责监督贯通统一起来,把对事监督和对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构建起衔接顺畅、高效运转的监督贯通协调机制。
2024年9月,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市中区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与人大监督贯通协调机制的工作办法(试行)》,聚焦人大对国家机关的工作监督职能与纪检监察机关、巡察机构对公职人员履职行为的专责监督,推动人大机关与纪检监察机关、巡察机构协作配合,确保贯通协调工作有章可循。
为强化工作统筹衔接,明确专门部室和人员密切联络、定期沟通,积极发挥人大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贯通协调联席会议、巡察组办会商会议等平台作用,先后5次召开监督贯通协调会议、分析研判会议,通报年度主要工作任务和重要事项,会商解决遇到的问题,研究提出强化监督工作的意见建议,推动形成各司其职、衔接顺畅、协调高效的监督工作格局。
在此基础上,坚持依规依纪依法,严格按照规定权限、规则和程序开展工作,进一步细化人大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联动工作流程,明确在信息沟通、线索移送、措施配合等方面的具体情形、时限要求和操作程序等,为人大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贯通协调提供了指引。
监督联动,促贯通协同提质
2024年10月22日,市中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爱国带领由部分区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区人大代表、区纪委监委派驻第六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组成的执法检查组,对全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文物安全如何保护?文物保护经费投入是否及时?”…… 围绕文物保护,第一次受邀参与人大执法检查活动的区纪委监委派驻第六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针对发现问题一一进行专题询问。这是建立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与人大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后的首次尝试。
“要进一步按照《条例》的要求,突出服务型政府建设需要,持续改进作风、提升服务能力、主动担当作为,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2024年11月,区人大常委会联合区纪委监委对全区《枣庄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时,区纪委监委派驻第一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提出建议,区政府根据建议,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全力助企纾困,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全区上下营造更加浓厚的优化营商环境氛围。
人大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目标趋同、使命相近。基于此,市中区充分发挥人大机关专业优势和纪检监察机关、巡察机构监督优势,在人员力量上整合、方式方法上融合、监督检查上配合,促进监督深度融合。
在人员力量上整合。建立健全人才库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选拔、管理、培养、使用联合监督力量,吸收人大、巡察、审计、财会等监督领域30余名专业人才,动态更新调整全区审查调查人才库、察访人才库、巡察干部人才库,实现在政治性、权威性、专业性等方面优势互补、双向发力。
在方式方法上融合。积极探索人大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联动配合方式,加强交流沟通,明确监督贯通协调结合点,共同研究联动方式方法,探索确立执法检查监督、调研监督、明察暗访等10余种有效实施路径,进一步发挥监督叠加效应。
在监督检查上配合。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联动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靶向发力、精准监督。今年初,将听取审议区监委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报告纳入区人大常委会2025年监督计划。
去年以来,借助人大代表密切联系部门、联系基层、联系群众优势,“纪检+人大”同向发力,围绕中央确定的15件具体实事、“小切口”整治任务和区级10件民生实事落实情况,联合开展“沉浸式”监督检查3轮次,发现并督促解决夜间施工噪音扰民等问题90个;借助区委巡察政治监督震慑力和穿透力,“纪检+巡察”同题共答,对镇村、教育、医疗、国企等领域41个党组织开展常规巡察,发现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61个。
成果联享,促贯通协同提效
“在区人大、区纪委监委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孟庄镇中学通过规范提升管理,确保营养餐真营养,孩子们都吃上了安全放心、健康可口的营养餐。”枣庄市中区人大代表、孟庄镇教育联区主任刘春雷高兴地说。
教育连着千家万户,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针对联合监督发现的“校园营养餐不营养”问题,充分发挥人大工作监督权威性、巡察政治监督震慑性和纪委监委纪律监督刚性约束,共同推动区教体局建立了“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统一平台,公开食堂食品加工过程,全面夯实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全区28所学校食堂实现明厨亮灶全覆盖,切实护好学生“盘中餐”。
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区人大常委会与区纪委监委机关、区委巡察机构充分联合,开展问题通报、线索处置、推进整改三个方向齐发力、准监督,构建成果共享机制作用,发挥监督叠加效用,确保权为民所用、纪为民所执。
问题相互通报。通过书面沟通、会议交流等方式,互通共享年度监督计划、监督要点以及日常监督掌握的重要情况、问题清单,同时作为制定监督工作方案、开展监督检查和提出整改意见的重要依据。贯通协调机制建立以来,先后相互通报问题5批次100余个问题。
共同推进整改。区人大常委会和区纪委监委机关、区委巡察机构坚持“查、改、治”相统一,对相互通报的问题及联合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共同研究整改意见,跟进督促推动整改,合力推进重点工作落实、党员干部廉洁履职、建议提案落地见效。
严格线索处置。区纪委监委机关对于区委巡察机构和区人大常委会在监督工作中发现党组织、党员、监察对象涉嫌违纪或者职务违法、职务犯罪等线索,建立专门台账,严格依规依纪依法处置,形成有力震慑。去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区委巡察机构累计移交问题线索39件,立案17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4人。
“与纪委监委协同监督、高质量联动监督,是强化人大监督、探索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监督的有益尝试,也是提升人民监督质量的一个思路举措,这样的组合行权、叠加发力,让代表建议办理更有力,也让监督更具刚性。下一步,市中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聚焦为民服务热点,关注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立足职能,监督为民,让更多的监督方式贯通协同,有力有效地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市中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侯宗伟如此总结道。
供稿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人大
审签:孙开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