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强调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进一步拧紧了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厉行节约绝非一时之举,要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常抓不懈的韧劲、常态坚持的自觉、长效保障的机制,将厉行节约融入日常,共同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新风尚。
常抓不懈,在思想认识上筑牢“节约弦”。思想松一寸,行动散一尺。从延安时期“节省每一个铜板”的革命传统,到“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的谆谆告诫,勤俭节约始终是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鲜明标识。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对节约的认识仍停留在“上级要求”“文件规定”里,有的认为“公家东西不用白不用”;有的认为“省了小钱丢了面子”;还有的认为“偶尔浪费一点无关紧要,反正总体花费可控”,这些“潜意识”。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树立节约观念,培养俭朴意识,把学习《条例》作为必修课,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警示教育等方式深入领会勤俭节约的重要性,真正将勤俭节约的思想认知转化为精神价值认同,做到内化于心。
常态坚持,在行为习惯上打好“组合拳”。现实生活中,“长明灯”“长流水”“空空调”等现象频发,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期间,“违规吃喝”现象隐形变异,本质是缺乏将节约融入日常的行动自觉。《条例》明确要求“从严从简、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自身做起,从“细微处”着手,坚决杜绝浪费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要带头过紧日子,对照违反八项规定清单自觉检视整改,积极推行绿色办公。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引导作用,通过举办主题讲座等方式,让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人人崇尚节约、人人践行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
长效保障,在制度建设上织密“防护网”。《条例》构建了从预算编制到执行监督的全链条管控机制,为节约成为长效常态提供了制度支撑。正如明太祖朱元璋为整肃吏治、提倡节俭,亲自编写《醒贪简要录》颁行天下,其中详细计算官员俸禄折合多少百姓劳作,明文规定惩处奢靡浪费的律法,将节俭要求具体化、制度化。各级党政机关要发挥表率作用,贯彻落实《条例》有关要求,严格抓好过紧日子各项制度落实。要强化刚性约束,严格执行公务、采购标准,推动公务开支合理化透明化管理。同时,制定浪费行为负面清单,通过定期巡查与不定期抽查等形式对党政机关的经费使用、资源利用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约束机关干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文/缪海燕)
供稿:赣州市赣县区委组织部
责编:王俞航
审核:陈福源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