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宝

第一节:水的神话

沁河截一道天光,铺成二十里平湖的绸缎,  

你以澄澈为镜——  

倒映九霄云阶,打捞沉入黑龙潭的星盏。  

雾霭是未启的信笺,封存仙女沐浴时遗落的玉簪,  

而碧波之下,数十米深的水下宫殿,  

石阶漫漶成篆,篆刻着龙宫与人间未了的姻缘。  

第二节:山的修辞

太行将嶙峋的脊骨弯成画框,  

框住湖坝处

那雪瀑飞泻的留白,  

框住三面锣

在崖壁敲响的暮霭。  

松涛是亘古的平仄,  

每阵风过,便有一阙宋词在垂柳的笔锋里洇开。  

看啊!那被水墨晕染的峰峦——  

是九仙女化成的青黛,守望成沁河永恒的韵脚。  

第三节:舟楫上的时空

当湖心的汽艇切开翡翠,

涟漪写下流动的题跋,  

陈廷敬的墨迹从皇城相府

漫溯而至,  

在仙台祠的香火中,与王母的谕令交割凡尘。  

传说在此靠岸:二郎的扁担挑起三圪堆,  

牛魔王洞吞吐烟霞,  

而我的木桨,正打捞起一斛沉没的唐代月光。  

第四节:秘境的对白

你问为何恋人们在此垂首低语?

因湖水藏起誓言,将回声酿成千年陈蜜。  

白云洞的钟乳垂落偈语,娘娘洞的藤蔓缝合光阴裂隙,  

此刻,太行山递来一卷未装裱的《诗经》——  

“所谓伊人,在水的中央”,  

墨色未干处,九位仙子正浣洗着晋东南的黎明。  

创作说明与意象溯源:

1.高峡平湖的壮美

诗中“二十里平湖”“杜河坝雪瀑”直接呼应水电工程截沁河成湖的地理特征,而“碧波下的水殿”隐喻水位上涨后淹没的锥形巨石殿堂,形成现实与传说交织的超时空意象。

2.仙女传说的诗化

以“遗落的玉簪”“九女化成的青黛”重构九仙女降临沐浴的典故,“王母的谕令”暗指仙女归属天界的命运,与陈廷敬等文人足迹形成仙凡对话。

3.水墨意境的营造

全篇贯穿书画艺术隐喻:“留白”“洇开”“题跋”“未装裱的《诗经》”等词,呼应游记中“未曾完成的水墨画”之描述,将山雾、松涛、波光转化为动态艺术创作。

4.地方风物的神秘性

黑龙潭、三面锣、牛魔王洞等景点被赋予星盏、暮霭、烟霞的奇幻色彩,强化“一步一传说”的秘境特质,而“打捞唐代月光”暗指郭峪古城唐初建制的历史。

此诗以水的镜面属性贯穿时空,在“现实地貌-神话想象-文人印记”三重维度中,完成了对九女仙湖“自然瑰宝与人文圣境”双重身份的抒情叙事。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