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曲靖市沾益区西平街道凭借优越的生态魅力和区位优势,成为曲靖市居民近郊游、假日游、亲子游的热门目的地,农家乐行业也顺势蓬勃兴起,逐步汇聚起50余家经营主体。西平街道农家乐协会党支部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支部+协会+商户”融合发展,以党建之力为乡村农旅服务增效和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红色动能。
组织筑基:把支部嵌入协会
协会成立之初,西平农家乐经营户普遍存在“小散弱”的短板,各自为战、低价内卷、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影响游客体验的问题时有发生。针对这些痛点,西平街道党(工)委牵头成立了协会党支部,构建起“党支部+协会理事会+会员单位”的三级联动格局。一方面推荐优秀党员担任协会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吸纳协会党员骨干进入支部任职,让支部的建设与协会的发展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在壮大党建队伍、激发内生动力方面,支部创新推行“双培双带”工程——把党员培养成经营骨干、把经营骨干发展成党员。先后培育12户“党员示范户”,在门楣悬挂统一标识,公开承诺服务标准,以点带面树立行业标杆。党员叶玉经营的“藤缠树农家乐”是首批示范户之一,依托门前百年古藤景观和生态种养优势,带头推行“食材溯源公示制”,其推出的古法柴火鸡成为协会招牌菜,年接待量较支部成立前增长近3倍。党支部还划定“党员责任区”,每名党员联系3—5家会员单位,定期开展政策宣讲、技能指导和卫生督查,推动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提升。
赋能增效:让党旗飘扬在一线
“以前节假日忙得脚不沾地,收益却没多少,现在协会统一策划促销,我们只管做好服务。”会员王大姐的感慨,道出了党建引领给商户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党支部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优势,整合会员单位特色资源,打造“线上+线下”营销矩阵。每年国庆、春节等重要节假日,通过统一设计宣传海报、开展抖音直播探店等活动进行宣传,有效聚合消费流量,今年春节期间协会整体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经营创收20余万元。协会党支部还积极对接社会资源,连续四年成功组织浑水塘啤酒烧烤节、乡村音乐节等文旅活动,带旺近郊旅游人气,今年五一期间的啤酒烧烤节,单场吸引客流量5000余人次。
为推动行业从“粗放经营”向“精细服务”转型,党支部牵头制定《沾益区农家乐服务质量标准》,建立“自评+协会初评+街道验收”的星级评定机制,从环境卫生、食品安全、服务礼仪等6个方面设置28项指标,为服务质量划出“硬杠杠”。同时,紧扣市场需求开展精准培训,结合“避暑经济”“一老一小”等消费热点,组织商户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邀请专家名厨围绕农家乐管理服务、菜品创新、服务礼仪、烹饪技艺、消防安全等内容开展培训25期,参训经营者超300余人次;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30余份,全面提升服务品质。
富民兴村:用初心映红振兴之路
协会支部着力推动辖区农家乐协会经营主体开展乡村旅游模式创新、产品升级、服务优化,通过对各会员单位的差异化打造,解决产业同质化、无序化状况,让经营主体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目前,已经形成了年轻人偏爱的休闲地“棕榈树下”和“就在九孔桥”,适合避暑旅居的“浑水塘旅游小镇”,徒步、骑行热门路线“九龙彩云旅游环线”,以及公司团建、户外拓展人气景点“九龙印象”等多品类点位,实现老、中、青、幼全年龄覆盖,吃、住、行、游、娱、购全要素保障,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2025年以来,西平街道各农家乐累计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拉动文旅消费300多万元,有力推动周边群众家门口就业和增收致富。
在党支部引领下,协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开展“清洁家园”党员志愿活动,组织经营者定期清理周边环境卫生;建立“党员调解室”,及时化解消费纠纷和邻里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5%以上。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农家乐的社会形象,更增强了党组织在基层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西平街道农家乐协会党支部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党建强则行业兴”的深刻内涵。党支部成立8年来,协会会员单位年均营业额增长保持在10%以上,经营5年以上的商户占比超过70%,带动形成以辣子鸡、生态鱼、农家腊肉为代表的特色美食产业链,成为沾益区“珠源文旅”品牌的重要支撑。(中共云南曲靖市沾益区委社会工作部 刘泽号)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