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河南洛阳著名矿工诗人卢伟宗携史诗《毛泽东之歌》《周恩来之歌》做客《作者面对面》(第957期)直播现场致敬开国领袖们。此次活动由北大纵横《作者面对面》平台和中国萧军研究会诗歌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

著名管理专家、《作者面对面》总策划、全国劳动模范、北大纵横董事长王璞和著名书画家、中国萧军研究会会长兼诗歌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得印致辞;著名书法家、中国萧军研究会党支部书记梁海春赠送书法墨宝致贺“热烈祝贺河南洛阳矿工诗人卢伟宗携史诗《毛泽东之歌》《周恩来之歌》做客《作者面对面》致敬开国领袖分享会圆满成功!”

各位专家学者在现场参与了互动,著名诗人张九龄、杨青云等书面致贺。

北京海淀区北下关殷之光朗诵艺术团副团长侯进荣现场朗诵了卢伟宗史诗《毛泽东之歌》《周恩来之歌》精彩节选。

现场播放了前些年著名朗诵艺术家曹灿、虹云、殷之光、杜宁林等朗诵卢伟宗史诗《毛泽东之歌》《周恩来之歌》精彩节选的视频,让观众享受到朗诵艺术盛宴带来的艺术冲击力。

著名矿工诗人卢伟宗给王璞总策划签字赠书并致答谢辞。

“战士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萧军研究会副秘书长兼诗歌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蔡诗华主持本次活动并以新古风诗致敬“矿工诗人卢伟宗”。

河南洛阳著名矿工诗人卢伟宗在直播现场答谢辞: 

在北京的土地上 : 北京,是祖国的首都,引领着中华民族前行的方向。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文艺界,藏龙卧虎,星光灿烂,满目辉煌,使全国各地的文人墨客仰慕之极、心驰神往。我虽是偏远小县(河南洛阳宜阳)的无名业余作者,但对北京的感情却非常深厚,因为,它是给我留下永恒记忆和美好印象的地方。在北京的土地上,是中央文献出版社,将我原来的小册子《咱们的毛泽东》,修订再版为庄严大气的《毛泽东之歌》。 在北京的土地上,殿堂级文学出版机构一一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中国作家最高领导机构一一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向我发出邀请,使我能够走进高规格文学研讨的会场,发出一个底层作者的声音。 在北京的土地上,有多位著名朗诵艺术家,不计私利,用自已的天籁之音,倾情朗诵了我辈底层作者的这两部史诗。 在北京的土地上,文学巨匠柯岩,联手作家出版社,携手使我的陋作与郭小川、艾青、李季、闻捷、周而复、李瑛等众多名家的名著同框。 在北京的土地上,贺敬之、魏巍、孙家正、张全景、柯岩、李殿仁、岳宣义、石祥、峭岩、陈明、丁宁、王巨才、郑伯农、廖奔、程树榛、刘润为、佟韦、徐洪刚等诸多领导和文艺巨匠、文坛精英、有识之士,对原创于煤矿山深处的《毛泽东之歌》《周恩来之歌》,并没有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而是满腔热忱地呵护它,不遗余力地推举它,以使两本书的知音更多,前路更宽广。而今天,在北京的土地上,又有著名管理专家、《作者面对面》总策划、全国劳动模范、北大纵横董事长王璞,著名书画家、中国萧军研究会会长兼诗歌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得印书,著名书法家、中国萧军研究会党支部书记梁海春,邀我走上《作者面对面》这个罕见的文学大平台,展示我个人的创作,又有著名导演柴金龙,“战士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萧军研究会副秘书长兼诗歌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蔡诗华等热情认真地帮我做好展示作品的工作,令我十分感动! 对于上述领导和新老师友给我的帮助,我心存感恩,终生难忘。我不能不向他们致敬、致谢并祝福。祝他们全家美满幸福!祝他们事业更加辉煌!祝他们活力四射、意气风发,永远年青,永远天天向上!

祝贺和期待: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王治国、峭岩、史光柱等人祝贺“著名矿工诗人卢伟宗携史诗《毛泽东之歌》《周恩来之歌》做客《作者面对面》致敬开国领袖分享会圆满成功!”

部分领导和专家最新点评卢伟宗诗歌摘要

①王得印书面致辞:新中国成立76周年之际,河南洛阳著名矿工诗人卢伟宗携史诗《毛泽东之歌》《周恩来之歌》做客《作者面对面》致敬开国领袖们,这是北大纵横《作者面对面》平台和中国萧军研究会诗歌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方之殊荣!毛泽东周恩来是伟大的革命战友,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杰出领袖,是振兴中华民族的英雄豪杰,是不可逾超的知己知音,有难以磨灭摧毁的丰功伟绩永留人间,有口皆碑。我们今天能迎来和拥有这太平盛世,无不要由衷感激开国领袖毛泽东周恩来等等无私奉献和顽强奋斗。我们要牢记使命,铭记初心,就要在新时代里以史为鉴,不断解读历史深处的伟人,从中找到重新出征的信心和力量。谢谢卢伟宗携史诗《毛泽东之歌》《周恩来之歌》,每部上万行,首首诗意饱满,值得永远品读和珍视!

②张九龄赋诗:赋诗致贺卢伟宗做客《作者面对面》

秋雨晨風倦竟扫,

忽觉岁月失难找。

应将情意补作画,

只能急就排干扰。

红日暖照普天下,

知君颂咏称自豪。

奋笔疾书诗滿志,

祝贺更上一层楼。

③老金(柳镇)现场发言:前些天,参加著名作家忽培元老师,著名诗人峭岩老师、绿岛老师《作者面对面》,都没有发言。但这一次参加,著名矿工诗人卢伟宗老师《作者面对面》,却想说一点什么了。卢伟宗老师,来自农家,来自煤矿,这与我有些相似。而我,来自北大荒,来自小兴安岭。我是以农业工人林业工人为身份,成长起来的作家和诗人。如果更深一步说,我的周边和我的底蕴,全都盈满了转业军人的气息和情操。我所在的农场,为人民解放军山东农业二师290团转业官兵,创建的农场。后来成为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八团。恢复高考,上了大学之后,我来到了伊春,先教学后修志,成为伊春市上甘岭区志主编,为林业工人写志。很巧,伊春市上甘岭区的底子,为人民解放军河南林业三师某团转业官兵,创建的森林工业局。很巧,森林工业局创建之时,正值朝鲜上甘岭战役获得重大胜利之时。森工局遂以上甘岭命名。就这样,从北大荒到小兴安岭,我已与转业军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正因为这样,在北京,历史又让我结识了原人民解放军中校诗人蔡诗华老师,推荐卢伟宗老师做客《作者面对面》,前来助力祝贺祝威。卢伟宗老师河南宜洛煤矿怀着对毛主席,周总理的崇敬之情展开诗歌创作,对煤矿工人们尊称为矿工诗人。卢伟宗老师创作的长诗《咱们的毛泽东》在2000年获得洛阳市五个一工程奖,被毛主席纪念堂永久收藏。后来中央文献出版社在尝试咱们的毛泽东基础上,经过认真的修改增补,出版了长诗《毛泽东之歌》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著名诗人石祥先生作序,国务院研究室中国言实出版社编审史略先生作跋。我为此由衷地钦佩卢伟宗老师的创作。为什么?因为我们,有着极其相似相同的经历和感受。我们有极其一致的信念和敬仰。这就是,我们都始终不渝地热爱人民领袖毛主席,歌颂人民领袖毛主席。

④杨青云辞赋:卢伟宗《周恩来之歌》赋:洛阳有士,名曰伟宗。曾历矿井之幽暗,亦传书声之清朗。怀赤子丹心,秉椽笔豪情,沥血数载,铸就万行鸿篇——《周恩来之歌》。此作非仅诗家之咏叹,实乃史笔之镌刻,民魂之呼告。今观其文,感其情,叹其志,遂作此赋,以颂其作之不朽,其情之绵长。忆夫诗人创作之途,艰辛备尝。昔年伟宗身处煤海,镐钎为伴,黑暗中见星火,困顿里思家国。后执教杏坛,育桃李春风,更觉伟人精神当传之千古。遂发宏愿,欲为周公立传,以诗明志。搜集史料,访耆老贤达,凡周公足迹所至,皆心向往之。伏案写作,常至夜阑,灯影下,笔走龙蛇;病榻上,思绪不绝。腰椎之痛难忍,亦未辍笔;案牍之劳缠身,仍坚守初心。其情动天,其志撼地,终成此万行长诗,字字泣血,句句含情 。观其诗之内容,包罗万象,气象万千。自周公垂髫之时,便显异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壮志,声震九州。伟宗以细腻之笔,描摹周公童年嬉戏之景,学堂苦读之态,让读者见其志之萌芽,情之纯粹。情真意切及长,周公负笈海外,探求真理。诗中绘其渡海之艰,求学之勤,与志士仁人切磋之欢,尽显青年才俊之风华。“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伟宗化用周公诗句,融入诗中,更添历史厚重之感 。革命烽火燃遍神州,周公身处险境,运筹帷幄。南昌城头枪声烈,周公振臂一呼,群雄响应;长征路上风雪骤,周公与战士同甘共苦,踏破万水千山。伟宗以磅礴之气势,铺陈战争之惨烈,英雄之无畏。笔下之周公,或潜入敌营,巧施妙计;或亲临前线,指挥若定。每一个场景皆如画卷般展开,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革命艰难,伟人胆识。建国之后周公日理万机,为国为民。外交舞台上,他谈笑风生,折冲樽俎,为新中国赢得国际声誉;内政事务中,周公宵衣旰食,鞠躬尽瘁,心系百姓冷暖。诗中记其总理府中灯火常明,记其深入民间嘘寒问暖,记其面对困难从容不迫,记其地震灾区关怀灾民情深义重。“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不私”,伟宗以凝练之语,概括周公之高风亮节,字字千钧,直击人心 。至周公辞世,举国同悲。十里长街,万民相送,泪洒长天,哀声动地。伟宗以泣血之笔,记录此悲壮之景。“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诗中文字,如泣如诉,将人民对周公的爱戴与不舍,展现得淋漓尽致。读之令人心碎,思之令人泪下 。论其诗之艺术,独具匠心,自成一格。伟宗虽非科班出身,然其文笔之精妙,不输名家。全诗以叙事为主线,穿插抒情议论,叙事则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抒情则真挚浓烈,感人至深;议论则精辟独到,发人深省。语言质朴无华,却蕴含深情,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唯有发自肺腑的倾诉。如“粗布衣衫裹热血,南瓜汤里煮春秋”,简单几句便将周公与战士同甘共苦之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其诗善用细节描写,以小见大。写周公伏案工作,“眼镜滑落鼻尖上,鬓边白发又添霜”,寥寥数语,尽显周公之辛劳;写周公与百姓交流,“握住老农粗糙手,嘘寒问暖情意稠”,细微之处,彰显周公之爱民。这些细节,如珍珠般散落诗中,让周公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可亲可敬。韵律方面,此诗虽为长诗,却韵律和谐,朗朗上口。伟宗不拘泥于严格的平仄格律,却自有其内在的节奏与韵律。诗句长短错落,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富有音乐之美。一韵到底之处,气势贯通;中途换韵之时,转折自然。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让读者在品读之中,不知不觉沉浸其中。此诗价值远超岀文学本身。于历史而言它是一部生动的周公传记,补充了正史之不足,让后人得以从文学视角,更全面地了解周公一生。于文化而言它是红色文化的瑰宝,以诗歌形式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得以薪火相传。《周恩来之歌》入选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正是其文化价值之明证。于教育而言此诗是极佳的德育教材。青少年诵读此诗,可睹周公之风采,学周公之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爱国德育。于精神而言它如明灯,照亮世人前行之路;如号角激励世人奋勇拼搏。在物欲横流之今日,读此诗可净化心灵,砥砺品格,让人们重拾初心,不忘使命。伟宗之《周恩来之歌》,如巍巍丰碑,矗立文坛;如浩浩江河,滋养人心。它记录了一个伟人的传奇一生,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深情缅怀,彰显了一种精神的永恒力量。愿此诗能代代相传,让周公精神永耀华夏,让红色血脉永续流淌。吾辈当惜此佳作,学其精神,承其遗志,为中华之复兴而不懈奋斗!(补注:本文作者杨青云为周馆筹委会秘书长兼《周公研究》新媒体总编。)

⑤蔡诗华现场发言:我今年诗歌创作45年已出版15部个人诗集,其中有10部诗集《兵之情·毛泽东和我们》《兵之颂·不落的太阳毛泽东》《兵之风·走近毛泽东》《兵之种·民族英雄毛泽东》《兵之心·亲人毛泽东》《兵之韵·龙行天下毛泽东》《兵之魂·中华龙毛泽东》《兵之痛·人民苦恋毛泽东》《兵之星·知音毛泽东》《兵之鹏·韶山冲蔡家冲毛泽东》是写伟大的中国人民大救星毛泽东的,但我自知我的诗歌创作质量有待提高,还得好好向卢伟宗诗兄学习与致敬,永远:为人民歌唱,为领袖歌唱,为真理歌唱。

多年来部分领导和专家信函题词等诗歌摘要(卢伟宗收集整理)

(1)贺敬之同志(原国家文化部代理部长)给卢伟宗同志信之一:感谢大作《咱们的毛泽东》给我的阅读愉快和精神鼓舞。

(2)贺敬之给卢伟宗同志信之二:春节好!祝贺你继《毛泽东之歌》后的又一大作《周恩来之歌》即将出版。祝愿你在实践社会主义文艺方向的努力中,在坚持并发展革命现实主义和民族化诗风的探索中,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3)魏巍同志(原北京军区文化部部长)为卢伟宗《咱们的毛泽东》题词:卢伟宗的长诗《咱们的毛泽东》是一曲充满激情的嘹亮的浩歌,它唱出了中国人民的心声。同志们,让我们和它一起,来个歌唱革命,歌颂毛泽东的大合唱吧!我们将唱起这样的歌,迎接属于人民、属于共产主义的新时代!

卢伟宗简介: 著名矿工诗人,中国当代经典文学上榜作家,义煤集团退休职工。曾当过采煤工,当过“以工代教”教师。 所著万行史诗《毛泽东之歌》,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万行史诗《周恩来之歌》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两部作品曾得到文学泰斗贺敬之、魏巍,国家文化、文艺部门原负责人孙家正等百余位名家赞誉;曾被瞿弦和、张筠英、虹云、曹灿、殷之光、杜宁林等著名艺术家朗诵;曾被中国现代文学馆特约收藏;其中《毛泽东之歌》被作家出版社选入《与史同在/当代中国新诗选》,与郭小川、艾青、李季、闻捷、周而复、柯岩、李瑛等众多诗歌名家的名著同列一榜。《周恩来之歌》2023年被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 卢伟宗曾受中国作家协会、人民文学出版社等部门邀请,多次赴京,参加国家文艺界主要领导出席的文学盛会,并被指定发言,发言内容被登载于文化艺术出版社及北京大学《中国学术研究》等书刊上。

直播现场部分图片:

图1:“著名诗人卢伟宗携史诗《毛泽东之歌》《周恩来之歌》做客《作者面对面》致敬开国领袖们”直播现场,部分嘉宾合影。(梅清 摄)

图2:著名管理专家、《作者面对面》总策划、全国劳动模范、北大纵横董事长王璞(右)高度评价卢伟宗诗歌创作55年成就。

图3:本次活动推荐人、主持人“战士诗人”蔡诗华(左)转赠著名书法家/中国萧军研究会党支部书记梁海春赠送书法墨宝致贺“著名诗人卢伟宗携史诗《毛泽东之歌》《周恩来之歌》做客《作者面对面》致敬开国领袖们分享会圆满成功!”(梅清 摄)

图4:北京大兴区的影视作家、著名小说家刘俊杰(左)现场发言高度评价卢伟宗诗歌创作55年成就。(梅清 摄)

图5:著名媒体人原教育报社高华程(左)现场发言高度评价卢伟宗诗歌创作55年成就。(梅清 摄)

图6:杰出诗人作家老金(柳镇)(左)现场发言高度评价卢伟宗诗歌创作55年成就。(梅清 摄)

图7:直播现场部分嘉宾和工作人员同著名矿工诗人卢伟宗合影,右起;刘俊杰、高华程、卢伟宗、老金(柳镇)、蔡诗华。(梅清 摄)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