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江西讯(肖舒遥)赣州市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积极响应赣州市“如我+”行动要求,将“精准服务实体经济、破解民生服务痛点”作为重要使命,面对当前赣州市多数中小微企业因无抵押陷入融资困境、传统金融服务效率难以匹配企业需求的现实挑战,集团紧扣江西省“金融‘五篇大文章’”三年行动计划,立足赣州“1+5+N”产业体系,创新构建“党建+五大金融”服务模式,通过党员先锋攻坚突击破难题、产品创新满足多元需求、政策工具精准衔接、数字赋能提速增效,推动金融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上门,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实体产业与民生领域,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担保动力。

一、主要做法

以“如我+”行动为实践导向,以“虔力担”党建品牌为依托,推动党建与“五大金融”深度融合,围绕产业升级、民生保障、效能提升三大主线,让金融服务既贴合产业发展需求,又呼应群众期盼,更彰显党员担当。

(一)赋能科创金融,护航企业发展。以“虔力担”党建品牌为引擎,将党的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转化为支持科创型企业发展的强劲动能。由党员骨干牵头的“担保创新组”深耕产品研发,针对性推出“智改数转贷”“科创积分保”等专项产品,精准破解科创企业“轻资产、缺抵押、融资难”的痛点。

江西某科技公司作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拥有3D光学环保新材等核心技术,但因缺乏抵押物难以融资。集团通过“科创积分保”评估,为其提供1000万元担保,支持其年产5万吨RPET材料项目落地。截至9月底,集团为科技型企业担保915户,在保金额67.56亿元,覆盖率31.65%,以实实在在的担保支持为科创型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聚焦绿色金融,绘就生态画卷。“党员先锋队”深度对接南康家具产业链,撬动金融资源精准滴灌绿色转型。针对全区75%喷涂企业转型中“设备升级成本高、技术引进缺资金、轻资产抵押难”的共性痛点,党员团队联合金融机构推出“园区贷”,为试点企业提供最高1000万元免抵押信用担保,通过“普惠快担”模式将审批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较常规流程提速60%。

江西某家具公司厂房内,机械臂正为出口家具精准喷涂“0苯0甲醛”水性漆——这个曾受油性漆污染困扰的传统企业,通过“技术升级+产能扩张”全周期担保方案实现产值三年翻番。目前南康区75%的喷涂企业完成“油改水”,年减少油性漆使用1.3万吨。如今,“环保好家具”成为南康走向世界的新名片,这张亮眼的生态答卷背后,是党建引领与绿色金融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也为革命老区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写下了生态绿的鲜活注脚。

(三)守护养老金融,筑牢夕阳保障。在民生服务赛道上,集团党员下沉服务末梢关键支点,推动养老金融直达基层。“这笔钱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近日,江西某养老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心负责人感激地说道。作为一家拥有100多床位的民办养老机构,中心面临多重资金压力。集团党员业务骨干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前往实地核查,多方协调,利用“普惠快担”产品,将常规7个工作日的流程压缩至3天,迅速完成了3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的审批与发放,及时填补了养老机构运营期的资金缺口。资金落地后,机构的智能护理设备覆盖率将从40%提升至75%,老人呼叫响应时间可从10分钟缩短至3分钟,服务能力将实现显著跃升。

(四)深耕普惠金融,浸润民生沃土。“担保创新组”和“攻坚突击队”的党员们在深耕中心城区普惠业务的同时联动分公司精准对接当地企业需求,以党建为引领彰显普惠金融的民生温度与服务效能。集团党员骨干牵头依托“普惠快担”核心产品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针对小微企业“融资急、缺抵押”的共性难题,主动下沉调研需求,通过优化审批流程、简化申请材料等举措大幅压缩业务办理时限;同时聚焦各类普惠性经营主体的差异化需求,党员团队深入各县(市、区)调研,推出“园区贷”等特色产品,为白名单企业提供低费率纯信用担保,让普惠金融资源快速触达民生领域与小微企业,有效缓解各类经营主体资金压力。

(五)驱动数字金融,提升服务效能。数字金融则为服务企业插上“高效翅膀”,集团党员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将技术创新与服务优化深度融合,借鉴浙江台州的数字化管理经验,新开发的业务系统集成法海风控、虔融信服系统等第三方数据、融大数据校验和主动风控等多功能为一体,集团迈出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一步,大幅度提高了项目审批效率,让“如我在办”的高效服务承诺落到实处。

二、实践成效

(一)党员领航赋能实现业务提质增量

在党员先锋队的引领下,通过创新特色金融产品、带头下沉一线推进项目落地,集团实现业务规模与服务质量同步跃升。党员团队主动聚焦小微、“三农”融资痛点,创新研发“园区贷”“科创积分保”等特色产品,拓展“快易担”等担保服务,有效破解抵押物不足难题。前三季度在保客户达22913户,业务余额351.37亿元,同比增长10.2%;支农支小在保余额286.93亿元,占比攀升至90.6%,创历史新高。

(二)党员攻坚破局推动服务提效升级

党员带头投身数字化转型攻坚,实现服务效率与覆盖范围双提升。由党员骨干牵头搭建“银担直报系统+集成式业务系统”服务架构,批量担保业务采用“先保后审”模式,将单笔审批时间从7天压缩至72小时,截至三季度批量普惠业务余额达127亿元,占比37%;党员技术团队攻克数据交互难题,推动全流程业务系统与赣州银行直连,实现数据自动交互,操作风险事件下降40%。某小微企业300万元担保申请通过系统自动审核功能,10分钟内完成审批,效率提升90%,真正做到了“让客户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

(三)党员践行初心深化降费让利纾困

集团党委积极落实省市“降成本、优环境”部署,以精准降费让利激活企业发展活力。2025年前三季度平均费率低至0.57%;针对重点领域企业,党员团队精准摸排需求、优化减免流程,累计为“两型企业”“映山红”上市后备企业等减免担保费1.34亿元,惠及企业3582家;重组以来累计降费让利6.37亿元,覆盖企业1.19万家,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建为民、助企发展的初心使命。

三、经验启示

(一)党建引领,锚定业务发展的“根”与“魂”

实践证明,党建并非抽象的政治要求,而是驱动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集团以“虔力担”党建品牌为纽带,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的实际能力。每一项产品创新、每一次服务突破,都以党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表明,只有将党建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把党的宗旨转化为“服务实体、普惠民生”的具体行动,才能让金融服务始终紧扣国家战略、贴合地方需求,避免业务发展偏离正确方向,为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筑牢“根”与“魂”。

(二)党员先锋,锻造攻坚破难的“锋”与“骨”

在集团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痛点的过程中,党员始终扮演着“排头兵”的角色,以上案例和实践印证了党员队伍是企业攻坚克难的“关键力量”,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够带动全体员工形成“主动上门解民忧”的工作作风,打破传统金融服务的惯性思维,以钉钉子精神解决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为提升金融服务效能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双向融合,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与“径”

集团的成功实践,本质上是构建了“党建引领业务、业务反哺党建”的良性循环。一方面,党建为业务创新提供政治引领和组织保障,另一方面,业务发展的成效又反过来检验党建工作的实效。这种“双向融合”的模式,不仅让集团实现了自身业务的持续增长,更为革命老区金融机构如何破解服务实体“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式。唯有坚持党建引领,将金融创新与地方产业特色、民生需求紧密结合,才能让金融“活水”真正滴灌到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可持续的金融支撑。

供稿:赣州市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

责编:王俞航

审核:陈福源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