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讯 支持各地对留盐过春节的规上工业企业外地员工,按不低于每人 500 元标准给予一次性专项补贴或消费券;全市国有景区实行免费开放,市区公交车免费乘车 …… 日前,江苏盐城发布《支持企业稳岗留工保障经济稳健运行八条措施》,旨在做好企业稳岗留工,保障春节期间企业生产的连续性、稳定性,力促 2023 年全市经济实现 " 开门稳 "" 开门红 "。
一、开展系列暖心活动。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春节期间深入基层、园区、企业,开展新春慰问、职工联谊、集体过年等形式多样的 " 送温暖 " 活动。春节期间(2023 年 1 月 21 日至 1 月 27 日),市文广旅局、体育局负责引导公共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全市国有景区实行免费开放;市交通局、市交投集团负责落实市区公交车免费乘车,并视情增开重点园区至市区公交班次。
二、积极营造节日氛围。市商务局负责开展 " 苏新消费 · 冬暖盐城消费节 " 活动,通过 " 我的盐城 "APP 等推出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鼓励支持各商业银行、商户积极参与消费节活动。市文广旅局负责组织开展 " 滋味盐城过大年 " 活动,组织专业文艺院团推出春节系列专场演出,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和群众文艺团体进基层、进社区、进企业,落实全市博物馆、文化馆(站、室)、图书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场所春节期间照常开放。
三、鼓励企业连续稳定生产。鼓励各地出台支持企业连续稳定生产的相关政策措施;对 2023 年一季度开票销售 2500 万元、5000 万元、1 亿元及以上,且同比增长达到 15% 以上的市区规上工业企业,分别给予 10 万元、30 万元、50 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主要用于企业稳岗留工,市区两级财政各承担 50%。对 2023 年 1 月份、2 月份保持连续生产的规上工业企业,市科技、工信、财政等部门要纳入重点政策支持名单,优先向上争取各类政策支持。对春节期间不停产的重点工业企业、重点工业项目,由各地组织对一线加班员工进行走访慰问,发放一定金额的 " 春节礼包 "。
四、激励企业留人引人。鼓励企业制定实施相关留工激励措施,采取发放 " 留岗红包 "、提高加班工资、改善就餐条件等措施,以岗留工、以薪留工。2023 年 1 — 2 月份企业吸纳首次来盐就业的非盐城户籍人员,且与其签订 1 年及以上劳动合同并连续缴纳社保满 3 个月的,由各地按不低于每人 200 元标准给予企业来盐就业补贴。企业在春节期间开展职工技能培训,职工参加培训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按规定(初级工 1000 元 / 人、中级工 1500 元 / 人、高级工 2000 元 / 人)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单位,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稳岗返还政策。
五、鼓励外地员工留盐过年。支持各地对留盐过春节的规上工业企业外地员工,按不低于每人 500 元标准给予一次性专项补贴或消费券。市通信管理办公室会同电信、移动、联通运营商负责为外地留盐员工(手机号码归属地为盐城)免费赠送 20G 的 " 留盐过年 " 本地流量包(有效期为 2023 年 1 月 21 日至 2 月 5 日),外地留盐员工可登陆 " 我的盐城 " 进行申领。各地在春节期间要走访慰问外地留盐困难职工,对符合条件的可给予一定标准过节补助。
六、做好节后企业员工复工返岗。各地对企业 2023 年 1 月 24 日(正月初三)至 1 月 31 日(正月初十)期间,租用(含合租)有营运资质企业的客车 " 点对点 " 组织外地员工返岗的,给予包车费用 50% 补贴,每家企业最高不超过 20 万元;对自行返岗就业的外来员工,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返岗交通补贴措施。市交通部门针对春节期间人员集中流动,要科学、灵活调配运力,切实提升重点地区、重点时段的运输供给能力。
七、持续做好企业用工服务。各级人社部门要及时掌握春节前后企业用工需求和问题诉求,实施重点企业 " 一对一 " 人社服务专员制度,强化用工服务指导,促进人力资源供需对接;要充分用好春节期间在外务工人员、外地创业人员、在校大学生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组织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积极开展跨地区人力资源服务和劳务协作交流,拓展劳务合作基地,加大人力资源引入,持续服务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各级发改、卫健部门要加强防疫物资统筹调度,保障企业合理物资需求和就医用药。
八、积极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各级人社部门要会同信访部门及时排查化解各类欠薪纠纷矛盾,确保春节前员工按时足额领到工资;督促春节期间正常生产的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支付工资和加班工资;畅通劳动保障维权渠道,做好信访以及 12345 平台投诉受理办理工作,确保各类劳动纠纷投诉举报及时依法处置。
据悉,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通知中已经明确时间的,从其规定),各地政策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按照就高不重复享受原则执行。(记者 王菲)
编辑:雅文
责编:杨书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