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际会,此次吃饭,竟然就在毛遂故里旁边的毛遂酒家。旁边就是毛遂祠堂了。趁着几个人还在把盏,我们且去观瞻。初冬时节,连续多日的霾雾驱散了,天空露出了久违的蓝,金色的阳光也恰到好处地洒落,让人心里暖暖的。

一个青砖蓝瓦的小院,里面居中一座亭子,亭里有石碑,镌“毛遂之乡”四个大字。里面又是一座殿堂,里面供俸着毛遂塑像。毛遂面容俨然,望着他脚下的故土。殿里几株柏,碗口粗细,虽然不甚高大,但骨节劲朗,青荫蓊郁,不起眼之中,已历百年。周围还有石碑多通,除了几块民国年间的,其他几块年代久远,字迹漫漶,不及细认。

祠堂外不远,就见一土岗,岗上有一碑亭,还有个高大的土冢。在寥落的北中原,十分显眼,就像毛遂一样张扬。踏荒径,蓑草没膝。风吹起来,萧萧瑟瑟,像是管弦的清音。走过去,“毛遂之墓”四个大字劲健,字体为简体,可知是今人书。亭后面就是一个圆形的土冢,周围是砖砌墓基。环墓有石刻释文,介绍了毛遂生平和主要事迹。毛遂的事迹是用成语和图画表现的,环绕圆形的土冢,分布着成语和图画:脱颖而出、因人成事、一言九鼎、九鼎大吕等。一个成语就是一个故事。毛遂最知名的事迹就是毛遂自荐了。

毛遂,战国晚期人,曾在赵国平原君门下为食客。赵孝成王九年(前257年),秦围困赵都邯郸,平原君急赴楚国救援,劝说楚王联兵抗秦,需带20名文武具备的随行人员。左挑右选只定下19人,毛遂自我推荐,要求同往,遭到许多人的讽刺挖苦。至楚国后,平原君与楚王谈判很不顺利,日出而言,日终未决。随行人员束手无策,愁眉不展。关键时刻,他按剑而上,震慑楚王,陈述利害,终于使楚王拿定了主意,答应马上发兵救赵,并歃血为盟,同仇敌忾。众人即刻对他刮目相看,佩服至极。平原君感慨地说:“是毛遂让我们赵国在诸侯之中的威望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遂待他为上宾。

中国人一向以温文内敛、含蓄为美,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他们讲究处事低调,不事张扬,毛遂这样的自荐是让人很难接受的。或许还会让人非议。可是当国难当头之际,抛却个人利害,勇于自荐,忧国忧民,岂不比恪守着内敛低调更让人敬佩?低调谦虚是好的,可是关键时刻的舍我其谁、当仁不让的担当与果敢也一样重要。这正是我们时代所需要的。

原阳自古风华,这是一块历史厚重之地,它是宰相之乡、诗词之乡、毛氏祖根,涌现出俊才无数。毛遂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也是原阳的骄傲。如今原阳正在着力打造毛遂文化名片,不但有毛遂酒,还要依托毛遂故里,开发毛遂文化园,把毛遂精神发扬光大。风日轻清,草木摇落,正是北国初冬,绿绿的麦原围裹着一片灰褐的土岗。我走了几步,站定,再次向毛遂,还有这片孕育了毛遂和无数才俊的风华土地致敬。(作者:王自亮 责编:曹道伟)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