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讯(孙开辉) 官桥,顾名思义,即建在大官道上的桥。古官桥坐落在古薛河之上(由于薛河改道,现为小魏河),其位置在新建大桥东侧,原系九券大石拱桥,全长约100米,桥面宽约6米,高10米,始建于汉代,隋至明历代均重修过。官桥原名“固本桥”,曾在桥南出土一碑,上有“重修固本桥”字句。因此处是南北通衢大官道,由官府拨银修筑,所以又称为“官桥”。明万历《滕县志》云:“官桥在城南40里,建自隋代,近桥东沟中塌出一断碑,盖隋开皇八年也。只有上半三分之一,其字楷古。虽非名笔,然无剥蚀可读,其下半求之不能得,惜哉。国朝正统间,知县罗斐重修建九券,高四丈”。清同治年间,滕知县邹崇孟在桥头立有“孟尝君养士处”碑。清代末年即1908年修筑津浦铁路,大量的交通运输由公路改为铁路,大官道失去昔日的繁荣景象,官桥也因年久失修,残缺不全,到民国年间还剩三券较完整。1938年春,为配合台儿庄大战,阻滞日寇南下步伐,我地下党把古桥三孔炸毁,后当地民众又筑石板桥代之以利通行。1987年,官桥镇人民政府又新建今日五券拱桥。
官桥所连接的这条南北大官道,历史悠久。秦始皇嬴政东巡,汉史学家司马迁游历,曾路过此地;北魏郦道元考察地理,唐代诗人张九龄、李白游览,均经过此地。元代以后,这条大官道成为南北驿道。当年滕州知州薛原义在滕州城东门以南建滕阳驿,于临城(今薛城)建临城驿(当时北有界河驿为邹县管),其间建铺舍或曰“歇马亭”19处,官桥境内从北至南30里有2处,一在郑庄村南,一在前掌大村北。明清时期,这条大官道连接南北二京,为国内主要官道之一,曾有过“轮蹄络绎,丞困于迎送,夫疲于督责,马毙于奔走”的繁忙景象。民国初年驿道改公路,仍为交通要道。1927年山东省路政司整修济南至韩庄段公路,1947年4月,国民党滕县政府整修南北公路,官桥都是必经之路。
官桥是这条南北大官道的中间段,地理位置优越,古迹名胜众多,特别是薛国故城巍然屹立,历代文人墨客途经于此,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文。明代“嘉定四先生”之一的李流芳在多次路过薛北滕南大官道时,写下了《滕县道中》诗句:“山欲开云柳乍风,杜梨花开小桃红,三年三月官桥路,策蹇经过是梦中。”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禛也在《滕薛道中》写道:“薛北滕南几问津,远山如画黛眉新。”可以想象,当年从临城到滕县这条大官道的两旁,是一望无际的棠梨树,每至清明前后,花开似银,丛林如雪,景色宜人。难怪从明至清的200多年间,引得多位诗人前来寻究探源、赋诗唱和。
官桥,这座建在大官道上的桥,承载了车来人往的重负,见证了南北交通的繁荣。俗话说:“千年的古路熬成河。”从官桥南至薛城西仓桥,原有一条两米多深的古路沟。在官桥村北中心中学,原有歇马亭驿站和泰山行宫古庙,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已荡然无存,而一年一度的歇马亭古会还很繁华。1996年,官桥村民众在此立碑一通以示纪念,碑文系乡人孙开桐先生所书“古驿歇马亭”五个大字,下面是张长地先生所绘当年的“泰山行宫”故址,中间有任世淦先生亲自题写的一首小诗:“古亭歇马说唐宋,村庙听钟是明清,世事沧桑如烟过,时景入画又古景。”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