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丹县坚持把选调生培养管理作为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和储备优秀年轻干部的重点工作,持续在选拔、培育、管理、使用四个环节持续发力,助力选调生在基层成长成才。

以“选”蓄源,招引并行保质量、优结构。精准施策扩来源。将选调生录用储备纳入全县引才计划,会同教育、卫健、发改等部门组成招才小分队赴兰州大学、西北农林大学等省内外“双一流”高校开展引才宣介、选调生双向选择见面会15场次,主动宣传住房、医疗、配偶就业等选调生政策,推动用人单位与选调生直接对接、双向选择。加大农业技术、经济管理等紧缺专业硕士选调生招引力度,近年来招录选调生37名,研究生学历占招录总人数的54%。科学统筹优布局。着眼县域主导产业需求和全县干部队伍建设长远规划,联合县委编办、人社等部门定期开展空编率、年龄结构、专业缺口“三维扫描”,合理设置岗位数量和专业,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采取预留编制数、主动对接等措施,每年吸收储备选调生4名左右,形成了“产业需求库—编制资源库—岗位适配库”三库联动体系。人岗相适精匹配。建立“人岗双向选择”匹配机制,综合分析选调生专业特长、性格特点、能力优势、短板不足,精准研判、因事择人,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创新开展“岗前大走访”活动8次,动员25名选调生到农业发展、城乡规划等一线实践锻炼,锻造“懂基层、会攻坚”的复合型人才。

以“育”筑基,靶向施训强素质、提能力。强化思想固根基。聚焦选调生个人成长、岗位实践需要,采取“岗前初任培训+基层实践培训+省市集中调训”培训模式,有计划、分层次、分类别组织32名选调生参加省市调训和县级“中青班”“能力提升”培训班。落实谈心谈话制度,组织召开选调生座谈会、联谊会4场次,及时掌握选调生工作实绩、思想动态,引导选调生投身基层工作。导师帮带促成长。建立“一徒四师”帮带机制,为每名到村任职选调生配备县级领导班子成员、选调单位分管领导、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4名导师,通过思想“传”、业务上“帮”、作风上“带”,持续增强选调生调研能力、提升实践本领,指导选调生完成国情调研报告28篇,实现差别化培养、多元化发展、全面化成才。压担历练强本领。将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选调生的主阵地,创新开展“实战蓄能”行动,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矛盾纠纷调处、特色产业培育等8项重点任务纳入选调生履职清单,组织到村任职选调生协助实施种养基地建设、乡村旅游开发等项目26个,调处邻里纠纷、土地纠纷等矛盾32件,选调生所在村村均集体经济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5.5%。

护航,严管厚爱激活力、促担当。从严监督重日常。健全选调生在村在岗、请销假、工作纪实等管理制度,通过“四不两直”方式对选调生到村任职情况开展抽查检查3轮次,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行定人、定岗、定制度、定职责“四定”工作法,组织选调生参加警示教育18次,对1名存在作风不实问题的选调生给予党纪处分,坚决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精准考核明导向。健全考在平常、察在经常、研在日常考核体系,为选调生量身定制“成长档案”,及时掌握了解思想动态、一线锻炼、岗位履职、性格特征等情况,实现一人一册精准画像。用活用好绩效考核、职级晋升、激励担当组合拳,先后为28名选调生晋升职级。关心关爱激活力。用好选调生到村任职专项补助资金,全面落实一次性安置费、服务群众、国情调研、教育培训专项经费,购买不低于100万元保额的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建立健全选调生生活保障机制,为12名选调生协调安排人才公寓、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让选调生安身更安心。

以“用”增效,才尽其用重实绩、畅通道。关键岗位精准用。打破干部部门化、内循环的使用壁垒,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轮换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选调生在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产业培育等关键岗位中实践锻炼,提高选调生解决实际问题、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目前,全县90%的选调生经历过3个以上岗位锻炼。鲜明导向大胆用。用好干部大调研成果,构建“持续发现—提早储备—动态补充”选人用人链条,按照成熟可用、蹲苗培养、长期关注3个成长层次,动态掌握选调生的表现,将32名选调生纳入优秀年轻干部库重点培养,先后提拔或重用选调生9人、挂职历练12人,进一步激发选调生干事创业热情。交叉任职量身用。健全完善选调生良性流动机制,推荐5名县直部门选调生担任乡镇副职或主要领导,3名在乡镇历练的选调生到县直部门及群团组织担任副职或主要负责人,让其在吃劲的岗位上补足经验空白、克服能力弱项。同时,对长期在某一专业领域工作、实绩较为突出的3名选调生,有计划交流到综合部门任职,通过“角色互换”促进选调生全方位发展。(张峰)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